大数据学院
乐学 乐教 创业 创造
完满教育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完满活动】“溯光拾遗”社区赋能实践团“三下乡”|当银发遇见青春节拍:数据青年怡康养老院温情纪实

时间:2025-07-04 14:19:0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7月1日上午9时,泰山科技学院大数据学院“溯光拾遗”社区赋能实践团的年轻身影准时抵达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怡康养老院,打破了院落的宁静。精心调试的音响、码放整齐的舞蹈道具、分装妥当的新鲜水果与营养牛奶——他们此行并非简单的慰问,而是要用一场名为“温情暖护”的行动,为老人们的日常注入鲜活的色彩与暖意。

暖意启程:从筹备到对接的用心奔赴

清晨的阳光斜照进养老院庭院。实践队员们手脚麻利,有条不紊:音响师反复调试确保每个音符清晰流淌,道具组成员仔细检查着每一件演出用具,负责物资的同学则将新鲜水果与营养牛奶小心分装成份。没有冗长的仪式,团队负责人与养老院工作人员简短高效的对接,焦点只有一个:如何让接下来的时光更熨帖老人们的心。“节目顺序再顺一遍?”“水果分发时,注意张爷爷牙齿不好…”细碎的讨论声里,是沉甸甸的用心。

庭院里的欢歌:时光在旋律中流转

当轻快的音乐在庭院响起,空气瞬间被点燃。身着红色志愿马甲的队员们踏歌而舞,青春的身影跳跃、旋转,像一簇簇跃动的火焰。观众席上,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脸上漾开了笑容,有人跟着节奏轻轻拍手,有人眼神明亮地追随着舞步,稀疏却真诚的掌声里,夹杂着孩童般的雀跃。

红歌合唱环节,《东方红》的前奏刚起,实践团成员张玉伟便笑着将话筒递向身旁的老人:“奶奶,一起来唱吧!”略显迟疑后,苍老却坚定的嗓音加入了年轻的和声。一老一少,声音交织,仿佛穿越时光的对话。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奏响,坐在前排的陈爷爷颤巍巍地站起身,在实践团成员的搀扶下走上小舞台。他紧握话筒,浑浊的双眼在熟悉的旋律中泛起清亮的光泽,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记忆深处打捞起的珍宝。台下,赵奶奶的嘴角始终上扬,手指在膝盖上打着拍子,目光悠远,仿佛年轻时的激情与荣光,正随着歌声在眼前缓缓铺展。

掌心的温度:物资里藏着说不尽的牵挂

文艺汇演在温馨的氛围中步入尾声,爱心物资的传递悄然进行。实践团成员们提着分装好的水果和牛奶,轻声细语地走到每位老人面前。一双双布满岁月沟壑的手伸出来,带着些许颤抖,接过这份心意。老人们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光滑的牛奶包装盒,目光在年轻的面庞和手中的物品间流连,嘴角嗫嚅着,最终化作一个深深点头。刘爷爷接过香蕉和牛奶,没有立刻放下,而是捧在掌心看了又看,指腹感受着果皮的凉意与光滑,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捧着的不是水果,而是被珍视的挂念。没有过多言语,庭院里弥漫着一种安静而深沉的暖流,无声胜有声。

归途的暖光: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印记

返程时,阳光依旧明媚,实践团成员的心里却比来时更添了几分暖意。这不是一场单向的给予,他们清晰地记得李奶奶合唱时眼中闪烁的泪光,记得陈爷爷站在台上挺直的脊背和嘹亮的歌声,记得分发物资时老人们摩挲包装袋的指尖和眼底的不舍,更记得告别时那些在阳光下久久挥动的手掌。这些瞬间,如同散落的珍珠,被名为“陪伴”的丝线串联起来,织就了一幅跨越年龄鸿沟的真情图景。

泰山科技学院大数据学院“溯光拾遗”社区赋能实践团的这次怡康之行,以最朴素的行动——歌声、舞蹈、倾听与一份小小的礼物,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意。庭院里的旋律会消散,水果和牛奶终将被品尝,但那份在夏日暖阳下交汇的真诚目光与掌心温度,那份双向奔赴的理解与慰藉,已然成为老人们心中一抹长存的亮色,也深深烙印在泰科学子的成长记忆里。这或许正是“三下乡”实践最本真、也最动人的价值所在。

(大数据学院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